标题 | 简介 | 类型 | 公开时间 | 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
详情 | |||||||||||||
[SAFE-ID: JIWO-2025-1410] 作者: tomcat 发表于: [2018-03-28]
本文共 [736] 位读者顶过
同样涉及用户隐私数据,一边的美国社交巨头Facebook在用整版报纸道歉,另一边的百度CEO李彦宏则称中国用户愿以隐私换便捷。李彦宏的话确实很刺耳,但也有部分人觉得他说出了“大实话”。相较国外,中国人在隐私保护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。 [出自:jiwo.org]
报告显示,当前我国公民个人信息遭受侵害的程度,令人触目惊心。八成国人都接到过准确叫出自己名字的陌生来电,甚至有人一天可以接到5-6起。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? 超九成安卓app窥探着我们的隐私 一款拍照美颜app需要读取你的通讯录,一款生活购物app需要调用你的麦克风,不同意授权,就无法完成安装。当你点下同意按钮的同时,骚扰电话、诈骗短信、精准推送,也接种而至。我们既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流向何处,也不知道谁正在窥伺着我们的个人隐私。 根据《2017年度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》显示,个人信息泄露途径主要有手机软件获取、免费Wi-Fi窃取、旧手机设备泄露,以及黑客盗取企业大数据等。其中,基于手机应用的隐私窃取,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关键。 96.6%的Android应用会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,69.3%的iOS应用存在同种问题。手机APP越界获取个人信息更是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源头,25.3%的android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的情况。
个人用户:“咋丢的都不知道,告谁?况且没偷到钱,算了吧!” 在李彦宏眼里,中国人只要能方便点,隐私什么的不会很在意。但是,我们真的不在乎吗?早前,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发起《你的隐私泄露了吗?——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调研》问卷调查,结果显示,结果显示,超七成人觉得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。然而面对这种焦虑,为什么却很少见到有人维权?
在解释未能维权的原因时,半数以上的用户因不知如何维权(占60%)和没有发现经济损失(占56%)而选择了沉默。这一行为进一步助涨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。 商业巨头:“你的信息在我这里,你可以放一万个心?” 个人信息泄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都不愿意较真,指着商业巨头保护个人隐私,靠谱吗? 通过梳理近两年的媒体报道可以看出,在我国信息泄露事件已不止一次。
不管是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,还是近几年我国发生的这些事件,都让我们看到,寄希望于商业巨头自律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,显然不怎么明智。 数据泄露,在美国可以毁掉一个公司,在中国呢? 没有法律约束,泄露别人隐私自然肆无忌惮。然而一直以来,无论是业界还是公众的观感均是我国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太轻;对涉事企业无惩罚,无法以儆效尤。 这一点,从对国内和国外,尤其是与美国的比较就能看得出来。同样是盗取个人信息案(无论是黑客入侵还是内部人员盗取公众大数据和个人信息)在中国一般只判一两年,最高也就10年左右;在美国最多甚至可以被判95年。泄密涉事企业,在中国一般对外公开道歉,宣布整改;在美国最高可罚款2万亿美元,影响其信用等级评定。 随着社会的进步,用户信息越来越来透明,提高维权意识,增强法律打击力度,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隐私。 数据来源: 《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》 《你的隐私泄露了吗?——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调研》问卷调查 《2017年度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》 资料来源: 中国网《中国人寿广东10万份保单遭泄露》 人民网《58同城全国简历遭泄露,淘宝贩卖3毛一条》 cnbate《50亿公民信息泄露 京东试用期员工为黑产团伙成员》 Techweb《凯悦酒店曝信息泄露,中国成最大受害国家》 |